左半结肠癌有何不同特点?
作者:admin发布时间:2020-11-01 13:52
结肠基于胚胎发育、血液供应、解剖和功能等有差异,可将其分 为右半结肠(盲肠、升结肠和横结肠右半滞)和左半结肠(横结肠左中部、降结肠和乙状结肠),结肠癌由于发生部位不同,临床症状及体征也各异,应当注意鉴别。 右半结肠发生于胚胎的中原肠,血液由肠素膜上动脉供应,静脉血经肠系膜上静脉主要回流入右半肝,故右半结肠癌多转移到右半肝;而左半结肠发生于胚肪后原肠。血液由肠素膜下动脉供应,静脉血经由肠系膜下静脉进入脾静脉,再经门静脉到左半肝,故左半结肠癌比较易发生半肝转移。 右半结肠腔较大,肠壁薄易扩张,生理功能是吸收水、电解质及部分葡萄糖,肠内容物多呈液态或半液态,所在右半结肠瘤不易发生梗阻;而左半结肠腔狭小,生理功能主要是吸收水分及贮存大便,所以肠内容物成形且较干硬呈半围态。原发癌肿多为浸润型硬癌,环状生长,故左半结肠癌临床上有近一半的病人表现为肠梗阻。而这种肠梗阻的出现往往是渐进性的,病变早期仅有大便习惯改变,随着病情的发展,环状生长的肿瘤导致肠腔缩窄而出现便秘症状。尔后缩窄上端肠腔积液增多,肠蠕动增强,故便秘后又可出现腹泻,常为两者交替出现。肿瘤再进一步发展引起完全性肠梗阻,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、腹胀、痉挛性腹痛、肠鸣音亢进及无排便排气等症状。 右半结肠血供丰富,结肠癌肿生长快,瘤体大,故80%的病人可于右腹部触及肿块,回盲部肿块尤为常见。由于癌肿侵及血管,常发生中央性缺坏死脱落,导致溃烂出血,早期出血不多时表现为大便隐血,以后出血渐多,大便呈暗红色或酱色。癌性溃疡继发感染,致肠粘液分泌增加,临床上出现粘液血便及贫血。而左半结肠患者因肿瘤坏死继发出血,可出现粘液血便或血便,但量一般较少,且血与大便相混合,色泽呈暗红色或鲜红色,大出血者少见。 右半结肠癌早期约70-80%的病人常有饭后右侧腹部隐痛和胀痛,活动加剧,偶尔为阵发性,出现类似慢性胆囊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阑尾炎等症状,易造成误诊。癌肿中心性坏死继发感染,毒血症状显著,临床上常表现为消瘦、虚弱、食欲减退、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。而左半结肠癌在早期就可出现大便改变及梗阻症状,且比右半结 肠癌多1倍左右,因此该类病人就诊往往较右半结肠为早。